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致敬!竹溪供水人抗疫一线的凡人凡事!

发布日期:2020-03-04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自来水有限公司


  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冲在最前面、顶在最前线,舍小家、顾大家,为支援抗疫一线做着平凡人的平凡事。
  他们是支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
  他们是志愿服务岗位上的供水“劳模”;
  他们是守护疫情隔离区的“送水人”;
  他们是技术精湛的“供水专家”
  他们是保障水质安全的“白衣天使”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汗水、贡献力量!
  明安祥:奋战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的“供水劳模”
  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监察队队长明安祥已经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不知疲倦的奋战了近一个月,这段时间,他既是坚守执勤卡点,尽职尽责的“守门员”,也是挨家挨户摸底,严细认真的“调查员”,更是不怕苦不怕累送货上门的“快递员”。
  为了保障公司志愿值守工作不断档,解决他们“吃饭难”的问题,他就自掏腰包为公司志愿者购买方便面、矿泉水等速食品,让饥火烧肠的值守人员充满干劲;为了帮助一线供水职工和志愿者做好防护措施,他便每天奔走于公司8个志愿服务点,为他们配送防护物资;为了保障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他就主动入户走访,帮助他们做好体温监测,并及时向社区反馈他们的生活所需;为了认真做好志愿者岗位履职情况督查,他就一个人担负起8个值守卡点的考勤签到和岗位督查,有效确保每名志愿者按时上岗、不串岗。
  “党和政府把‘劳动模范’这个光荣的称号授予给我,我的肩膀上就多了一份责任,现在是抗疫的特殊时期,我只想竭尽所能,多为大家做一些事、多帮一些忙!”明安祥说。
  王行平:坚守在抗疫保供水一线的“送水人”
  在金铜岭医疗隔离区的供水安装工程施工现场,公司工程队副队长王行平脸上佩戴着口罩,手上拿着管钳和扳手,正在争分夺秒的对供水管道进行对接。短短6个小时,他已经完成了21户供水安装任务,作为从事管道安装20年的专家,公司每一项供水安装工程施工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为全面保障金铜岭疫情隔离区及时通水,让新冠肺炎疑似病患早日进入医疗隔离区接受集中治疗,王行平和同事们开足马力、抢抓进度,超前完成了疫情隔离区108户水表安装任务,有效保障了疫情隔离区的正常供水。
  在完成安装任务后,王行平并未选择休息,而是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的岗位上,继续支援抗疫。考虑到夜间值守人员短缺的问题,54岁的王行平主动要求参与小区卡点的夜间值守,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守夜人”。
  早春的夜晚,气温直逼零下,单薄的塑料棚屋被裹挟在凌冽的寒风里,王行平在卡点一守就是一个通宵,早上交接班的时候,他往往冻得手指不能屈伸。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比起其他普通职工,我肩上的责任要更多,现在是关键时期,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王行平说。
  军人出身的王行平,时刻保持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战时”状态。
  汪玉华:“白衣天使”并不单指医护人员
  每天清晨6点钟,熟睡的人们还沉醉在梦乡,公司水质检测汪玉华就早已穿上防护服、N95口罩奔赴在采集水样的路途上,由于疫情防控期间道路交通管制,她就只能依靠徒步行走的方式完成水样采集工作,由于穿着厚厚的“铠甲”,上卫生间、接打电话都非常不便,为避免麻烦,早上出门前就不喝水不吃饭,一切等采样结束再办。
  除了路途上的奔波,还有实验室内的忙碌,42项化验指标是她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由于化验项目众多,检测试剂又必须现调现用,水质检测的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每天凌晨下班早已是成为了她的工作常态。
  “疫情防控期间水质安全保障是上级领导和广大用户非常关切的事情,做好城区水质巡检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比起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我们的辛苦并不算什么。”王玉华说。
  为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城区水质安全保障,汪玉华在做好水质巡检和信息上报工作的同时,还及时与龙坝制水车间做好业务对接,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标准,控制好沉淀剂、消毒剂的投加量,强化净水力度和工艺流程管理,确保每一滴自来水的纯净。
  何培:技术精湛服务上门的优秀供水员
  下午6点,公司水表维护员何培刚刚结束了大峪沟廉租房某业主卡表锁死问题,虽然已到了下班时间,但他仍然马不停蹄往其他服务点赶去,接下来的工作还相当繁重:从用户电话报修单登记情况来看,他还需要处理4个小区11个用户反映的卡表故障问题,及时帮助用户恢复正常通水。
  去年才刚刚当上父亲的何培,提及女儿便一脸笑意,抗疫期间,工作繁忙的他,几乎无暇顾及家庭,更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年幼的女儿,生活中百分八十的时间都被抗疫保供水这项重要的工作所占据着。
  春节期间,公司营业服务中心水表维护员柯昌彦、赵鹏分别在西安和十堰市外出探亲,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交通道路管制,原本定于2月2日返岗复工的两人被迫留置在外地,抗疫期间,作为公司唯一的水表维护员,何培一个人承担起城区十万用户的水表维护工作,为保障城区供水通畅,及时解决好用户水表故障问题,他便每天提前上班,缩短自己的休息时间,把原本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提升到16个小时,短短十多天的时间内,他就受理用户水表报修300多起,完成了276次卡表解锁、39次水表更换任务。
  万群英:有一种坚守叫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土地局主管道破了,我们正在全力抢修,预计两个小时内恢复供水!”公司维修队电话接听员万群英一大早就接到7个用户的咨询电话。“现在是疫情隔离期,用户都在家留守,平时洗菜做饭、家庭消毒都非常依赖自来水,一停水,大家都非常焦急,咨询电话也就不断。”
  自疫情发生后,万群英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迅速返岗归位,严格执行供水报修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认真做好用户来电报修、办公区域病毒消杀等窗口服务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万群英共受理用户供水报修112起,完成电话回访123次,用户投诉率为零。
  从事电话客服工作二十余年的她,由于长期处于坐姿,逐渐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很多时候她都是带“痛”上岗,她的手边也总是常备着止痛药膏,公司多次建议她休假理疗,但都被她拒绝了,49岁她仍然坚持在一线。
  再过5个月万群英将在自己50岁的生日这一天“光荣”退休,眼看着即将离开工作20多年的岗位,她总有着些许不舍,“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在离开岗位之前,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让离开没有遗憾。”万群英说。
  王治东:社区志愿服务一线的“逆行者”
  王治东公司生产技术科的一名技术员,他是2月3日第一批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疫情发生后,按照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的命令,我县乡镇道路全面封锁,在接到社区志愿服务倡议后,家住蒋家堰镇的王治东并未选择与妻儿共同留守在家中,而是第一个向公司提交申请,主动支援一线抗疫。
  翰林院、尊师路小区等疫情高危区域的入户排查工作中有他;负责小区卡口通宵值守的岗位上有他;荣垚小区130多户住户的体温检测工作中有他…… 每一项志愿服务的工作中都有他奔波的身影,对待工作,他总是拥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耐心和责任。
  由于交通道路管制,车辆禁止通行,回家一趟变得异常困难,在参与志愿服务的20多天,王治东从来没有回过一次家,如果想念家人了,他就通过视频电话方式与妻子、孩子见上一面。
  “有时候,我总感觉自己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义务,因为我总是缺少时间去陪伴家人”王治东说,“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宁昌盛,何来小家的幸福美满?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所以我想要竭尽所能多为抗疫一线做一些事,出一份力。”
  马锦秀:尽心尽责尽力扮演好“多重角色”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道路交通管制,在西关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马锦秀只能每天6点起床,徒步行走10多公里抵达值守卡点,虽然路途遥远,但她每一次都能做到准时准点上岗。
  疫情发生后,马锦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带头响应社区志愿服务号召,迅速从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中抽身出来,第一时间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前线。
  身为一名家庭主妇,她是任劳任怨的,也是面面俱到的,除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外,她还要负责生活物资采购、家庭消毒、洗衣做饭等琐碎的家务,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即将面临高考的儿子都是她心里的牵挂。
  身为一名志愿者,她是尽责尽责的,也是鞠躬尽瘁的,小区卡点值守,她一站就是12个小时;入户走访排查,她从白天干到深夜;居民物资采购,她一个人包办一整栋楼;耐心劝阻居民外出,她总是不厌其烦。
  “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志愿,也是一名家庭主妇,关键时刻,我必须要扮演好自己的多重角色,对社会、对家人尽好自己的每一份责任,完成好每一项使命。”马锦秀说。
Baidu
map